走读肇庆
走读肇庆 >
11月5日 >
    导读“三下乡”是我国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推行的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近年来,广宁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融入本地文化特色,将“三下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送戏下乡”便是其中最出彩的基层文化活动。
   在各单位领导和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广宁“送戏下乡”并没有成为应付式的走过场,诙谐的小剧场、本地方言的民歌、欢乐的舞蹈……迎合广宁村民口味的节目一个接一个,极大地带动村民情绪,演出团队所到之处都收到群众热情欢迎,每一场表演都收获无数的欢呼喝彩。

   西江网独家策划

近几年,广宁县文化部门精心策划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通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乡镇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片展览和知识讲座“两送”,得到群众的热切欢迎和积极参与。

“三送”活动中“送戏下乡”互动性最强,也是群众反响较热烈的活动之一,现场表演与村民近距离接触,最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传递效果,也是最让广宁文化人深感自豪的惠民活动。近日,记者跟随表演队伍来到南街镇富溪村,跟村民们一起享受了一场地道广宁风味的文化大餐。

欢乐热闹的一晚

当天上午,表演团队就来到村里,在村口简陋的水泥篮球场上搭建舞台,布置灯光、音响、乐器等,拉拉杂杂一堆东西整理起来却有条不紊。虽然条件有限,但小小的舞台五藏俱全,架势十足,连营造舞台效果的干冰喷雾和泡泡机都准备到位。

得知今晚有表演,村民们提前吃过饭,搬上凳子占据视野好的座位,空落的场地不多时就聚拢了一大批热切等待的观众。

晚上8点晚会正式开始,五光十色的肥皂泡飘然升起,7位“阿婆”打扮的演员摇着葵扇上台,笑声顿起,气氛瞬间热闹起来。秋天山区的夜晚凉风沁人,但是丝毫不减村民们观赏的热情,也不减演员们表演的卖力。

刚刚还在打打闹闹的小孩也被表演吸引,安静地坐在长辈怀里观看,有的还好奇地跑到舞台跟前,不知道认真地在研究着什么。村里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平时的娱乐活动不多,这晚着实热闹了一番,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女全程没有离开过座位,他说:“非常开心,好久没看过这样的文艺演出了!”

贴近生活的节目

原以为送戏跟送电影差不多,安排些歌舞小品,热闹热闹也就过了,但是记者却在现场发现了许许多多触动人心的安排。晚会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了节目里,多个亲民的表演按照村民们的口味量身定做,喝彩声不绝于耳。

带领艺术团的“团长”,也是节目的编排导演刘东荣表示:“不同的人兴趣不一样,欣赏水平也不一样,到农村表演必须跟农民接地气,让他们感受到亲切。”

女声小组唱《点点脚乸泥》,将广宁广为流传的一首童谣嵌进歌曲里,俏皮轻快的曲调,跳跃的和声,中间还夹杂抒情的唱段,悄悄带起乡亲们潜藏在歌谣里的童年回忆。一位听得兴奋的老奶奶说:“小时候听我妈念,后来我又念给孩子孙子们听,好旧的童谣喽,没想到还能唱得这么好听!”

表演晚会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在编排节目时还会将主题思想融入表演中,寓教于乐。今年的主题是“廉政反腐”,三句半《一条香烟》和小粤剧《胡土贵当官》都暗含了这一思想,用最简单的“香烟贿官”事例表达讽刺,将最贴近村民生活的“村官”戏剧化,马上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胡土贵怕老婆的诙谐村官形象让乡亲们忍俊不禁,不时响起哄堂笑声。

没什么能比方言更具有地方特色,晚会编排同样加入广宁地方语言,如用广宁话演唱的歌曲,用广宁话讲述的广宁故事,增加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亲切生动,表演不再“高高在上”。在以粤语为主的表演期间,演员时不时蹦出一句广宁地方语言,也制造出不一样的笑点,不少观众还高声回应演员。

优秀的文化团队

如此精彩圆满的表演晚会,制造它的团队只有二十几人,几乎每个人都忙碌得团团转。团队的组成人员除文化馆的成员外,还有来自各个单位和基层的志愿者,很多都不是专业演员,只是兴趣和使命感,让他们不管酷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深冬都毫无怨言,随着队伍翻山越岭为广宁各个乡镇的村民们送去快乐欢笑。

团长刘东荣从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时期就“送戏下乡”,几十年来坚持在基层搞文化宣传,如今的送的“戏”比以前活泼得多,也精彩得多,他说:“在基层搞文化,首先要有责任感。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但是对文化的需求还很大,这在我们每趟表演中都深有体会。”

当晚他不仅亲身上阵表演了品牌节目《话说广宁》,他的儿子刘劼也在场上表演了一段快板,博得观众阵阵笑声。刘东荣说:“我对儿子说,进了文化馆,就一定要学多点本事,技艺都是逼出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艺术团人人都身兼数职,既当演员又做幕后,刚刚在一旁吹笛子伴奏的姑娘转眼就换上舞衣翩翩起舞;风趣的主持人陈英华转身就演起小品唱起情歌;刘东荣更是吹拉弹唱样样来得,在舞台周围来回忙活。

每年110场的高密度表演,劳累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快乐的成就感,表演团到达每一个地方都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到每个村落逗得村民开心大笑。刘东荣感慨地说:“广宁经济条件虽然还跟不上,但是文化人在文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观众们看得开心,看得享受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见习记者 钟雪莹 谭玮  通讯员 祝永康

走读肇庆
记者手记
   没想到一场下乡的表演会如此精彩热闹,观众的反应是最诚实的,村民们是看得真正开心才露出那样的笑容。有个小女孩一直缠着我要看相机,但是舞台音乐一响起,她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去,这些贴近生活的节目应该也在她小小的记忆里留下了烙印,以后也会不自觉地回忆起来吧。小记觉得,与其花大价钱请明星来走过场,不如投入制造更多这些本地特色的表演,不单单只是让老百姓看个热闹,更是深入到民心里去的体验。
走读肇庆
往期视点
热点话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西江日报报业成员企业 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 版权所有(C)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粤ICP备09102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