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申遗成功,可喜可贺,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恐不为过。珠算被喻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它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珠算被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至名归。
 
  高兴之余,人们想到了怎样保护和弘扬珠算文化,这当然是好事,申遗的目的正在于此。不过,对于一些人呼吁珠算重返课程,很多人却非常不以为然。珠算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要进课堂;一些人的怀旧情绪可以理解,但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跟着怀旧。

    策划编辑:谭婷彦  12月10日

    中国珠算发展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6世纪珠算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式,此后珠算技能通过祖传家教、师徒相传、学校教学等方式世代相传,并延续到今天。然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电算化的普及,如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的理论和文化内涵也被忽略和淡化。

    丁先觉说,此次珠算成功申遗有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对珠算文化传承和研究保护的重视。伴随珠算在计算领域的实用功能退居次要地位,大力挖掘珠算的教育价值,将珠算启智育人的教育成果传承给后代,同样可以保护和弘扬珠算文化。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的第一时间,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喜不自胜:“珠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申遗的成功能带领珠算文化走向新生。”

可兴奋之余,人们又难免对中国珠算的“前途”有所忧心——作为一种计算工具,珠算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之产生了珠算文化。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出现,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

过去,珠算是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现在,就连不少高校会计专业都已不再教授珠算内容。

    入遗以后,意味着珠算将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得到全方位的保护,不过对于这样的宝贵财富,居然早在2001年,就已经从义务教育课程中取消。为什么会取消,自然是有各种各样貌似合理的因素,比如 “珠算已在生活中不常用到”,比如“为了给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毋庸置疑,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算确实“已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是如果因为不常用到,便要摒弃之,这显然也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珠算的存在价值,除了古时生活应用之外,它更体现出一种文化标签价值,正如入遗标准中的“杰出的文化代表性”,既然是有文化的代表性价值,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

    中国珠算正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姿态回归大众视线。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社会电算化的冲击下,中国珠算发展已经“危机四伏”,作为突围之道的“珠心算”教育前行之路也是阻碍重重。那么,成为“非遗”的珠算,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

与珠算关联最为紧密的金融财务领域率先感受到这种危机。记者在财政部今年施行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看到,在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虽然珠算仍被列为可供选择的选考科目,但专家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都会选择电算化科目。

“一方面,大学的财会专业里面已没有学习珠算的环境;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已基本不会用到珠算。”佳木斯大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孙娜娜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西江日报报业成员企业 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 版权所有(C)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粤ICP备09102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