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肇庆
走读肇庆之大旺篇>
2014>4月14日>
导读:大旺华侨农场一个对越南归侨十分熟悉的名字,它深深的烙印在归侨们的心中,因为它承载着历史韵味,6000多人,2200多户归侨,从越南到华侨农场,从农场到华侨新城,在凸显时代魅力的肇庆国家高新区,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上,归侨用不同的名字,从不同的视角讲述着同一个培植幸福的故事。

西江网策划      记者 陈丽玲 实习生 薛花  特约记者 方斌  通讯员 王娟           编辑 刘佳佳
归侨们的新居华侨新城一角。 记者 陈丽玲 摄 
归侨凌亚玉宽敞明亮的家。 记者 陈丽玲 摄 

时至今日,在大旺华侨农场那脸朝黄土背朝天、住着低矮破旧甚至漏雨,受浸平房的艰苦生活,在记忆中已经渐行渐远了,然而在岁月变迁中,幸福的感受和生活却在一座骤然崛起的华侨新城里,每天演译和弥漫着......记者了解到至2012年春节前,共有2200户第一代归难侨和侨眷分批搬进了高新区华侨新城新居。时隔一年多时间,归侨们前后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那些变化?11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雨水滴面盆 姐妹坐天光

“以前的日子真没法比,一家6口人挤在20多平方米的瓦房内,厨房在住房外且是用草棚搭的,上厕所要跑到100多米远的公厕,晚上散步也只能走上公路或在泥路上散步,不仅大尘也危险。实在是太不方便了”。1979年从越南随家人来到凤岗5队的凌亚玉,一家六口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4姊妹只能挤在地上打地铺睡觉,由于生活贫苦,经常是用酸菜来送稀饭。而1986年9月左右的一场大雨更让她毕生难忘:“当时深更半夜,下起了倾盆大雨,屋里漏水十分严重,只好动用家中所有的盆子来接水,当时滴滴答答的雨水声以及被打湿的地板,弄得我们四姐妹无可奈何,都没有办法再睡觉,只好坐到天光。

归侨陈三妹,当时一家四口挤在30来平方米的瓦房里,阴冷潮湿,生活有诸多的不便,谈起2011年的那场台风她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大风呼呼的刮,屋子多处漏水,整个屋子被水浸了将近一半,全家人一边淋着雨一边在焦急的搬床和柜,全身都湿透了,风一吹来直打哆嗦,更烦的是家俱淋湿后发霉,发出阵阵难闻的霉味。

住进新城  生活悄然在改变

走进华侨新城小区,只见高楼林立,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小区内不仅有篮球场,各种健身器材,还有阅览室及文化长廊,小朋友们在篮球场开心的玩耍,小区巷道停放了不少小汽车,小区的设施、格调、绿化等方面,并不逊色于城市的其它一些小区。           

在凌亚玉家中,记者见到,彩电、冰箱,电脑等一应俱全,三房两厅85平方米的住房显得宽敞明亮,她11岁的小儿子陆铭浩,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现在15分钟就可以走到学校,放学后可以经常和哥哥一起下小区的篮球场打羽毛球和篮球啦”,对目前的生活状况,铭浩不时的点头表示开心很满意。去年,他参加全市的踢毽子比赛获得了三等奖,哥哥铭俊也是班上的优秀学员。

1978年,李先生从越南归国,被分配至华侨农场。“从1978年归国到2010年前,我住在离大旺中心区很偏远的瓦房里,阴冷潮湿,三十来平方米,两房一厅,没有厨房和卫生间,煮饭的时候就到隔壁的邻居家里煮。后来自己在家门口搭了个临时厨房。” “30平方米、36平方米、85平方米,眼看着自己的住房面积在一天天增加,我打心眼里高兴!”李先生说,新房子在大路的西边,三室一厅,配有一厨一卫,生活便利多了。

生活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住房的改善。49岁的陈三妹在接受采访时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虽然年近50了,但将军岗社区将其推荐到离家近的市政公益性岗位上班,“上班只要6、7个钟,也不累,每月有900多元收入,等小孩大学毕业了,就更好、更宽心了”。

据悉,在高新区归侨不仅享受到住房面积改善的愉悦,还享受到工作、生活等改善带来的切身利益。归侨子女愿意在本地工作的,都推荐参加培训和就业。对拥有一技之长的归侨子女,以区劳动部门以及区人才中心为依托,对他们进行“订单式”就业培训,向企业推荐就业。

对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无门路的“4050”人员,该区通过硬性安置就业等途径,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据统计,目前该区已有1800名“4050”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后,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

此外, “同富裕”工程让归侨的生活锦上添花。实施同富裕工程是利用回收土地的安置资金组建农场职工及居民参股的同富裕股份公司,通过兴建招商厂房、住宅、商铺并对外招租,所得收益进行股份分红,到2011年福利股已经从原来2003年的215元/年·人提高到1200元/年·人,增幅达到458%,今后还将随着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提高。

此外,近年来,该区人民医院通过对医院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新人民医院将按照国家“二甲”为起点,提供三甲医院的硬件和医疗水平的标准异地新建,总投资约4.13亿元。届时,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将进一步提升。

据悉,现在农场全场职工已全部被纳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畴,职工家属也被全部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针对困难的归侨侨眷,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应保尽保,目前全场共有68户146名归侨侨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将军岗社区党委书记张春明十分感慨的告诉记者:“归侨的变化,不仅是从瓦房住进高楼,精神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社区开展的舞蹈、体育、文娱等各项活动,都积极主动地参加,目前,还有500多归侨自主创业,有的包鱼塘、有开士多,有的开汽车维修店,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鲜花满地来时路,遥看前景更催人,在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这块热土上,归侨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前景将更加美好。

走读肇庆
记者手记

在高新区的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变化,归侨们生活、思想及精神世界的变化。60至80年代,不少越南归侨颠簸流离回到了祖国,在大旺华侨农场,以传统农场模式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惨淡经营,过着相对窘迫的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归侨们搬进了新居,在吃、穿、住、行、医上享受现代生活的气息,如今那些低矮破旧的平房,在大旺的视野中,渐行渐远。而在一座骤然崛起的新城里,归侨们的幸福生活在交相辉映。

走读肇庆
往期视点
热点话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西江日报报业成员企业 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 版权所有(C)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粤ICP备09102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