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2014年5月30日 >
    导读:距离儿童节越来越近了,与端午节的“偶遇”也让大多数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终于有了陪伴孩子的机会,不少孩子也早早的收到了他们的六一节礼物。然而还有一些 孩子,在这个专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却少了父母温暖的臂弯。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封开县平凤镇平原村,去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西江网独家策划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郭晓琳 蔡丽莹   文/图/视频/见习记者 殷臣金 记者 张水生

    幸福时光,是和家人在一起!

   在平原小学任教超过26年的黎坤林老师告诉记者,平原小学是一个农村学校,4个老师,83学生,三年级以后就要转到中心小学就读了。据黎老师粗略估算,该村约占八成的儿童属于留守儿童。

    姐姐晓欣(化名)和弟弟晓杰(化名)是平原村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常年在佛山打工,只得将姐弟二人托付给在家务农的二婶帮忙照看。
    弟弟晓杰告诉记者,留守生活是从年两年前开始,那时他八岁,姐姐晓欣十岁。爸妈在顺德务工,去年暑假曾和姐姐去爸妈工作的地方生活过一段时间。全家可以一起 游玩是晓杰认为最幸福的时光,他还一口气说出了五个在顺德玩过的地方。没有父母在家的日子就显得按部就班,没有太多的起伏和变化。“如果我发烧,妈妈在家 的话,就会立即带我去看医生,而现在则需要爸妈从外地赶回来。”晓杰举例子表明留守两年最直观感受。

    起初不愿意与我们交流的姐姐告诉记者, “自行车是这里孩子上学的必备工具,从村里到中心小学骑车尚需要半个小时,初中则更远,要多几公里路”。由于早上7点45分就要上课,她只能五点钟起床, 然后做早饭,吃完饭就得立即准备去上学了。中午时间比较短,有时候在做早饭的时候把中午的一并煮了,回来后热饭吃;有时候下面条吃;偶尔也去街上吃,或者 去外婆家吃饭。放学回到家,做作业,然后又开始做晚饭。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

    两姐弟大部分时间都能够好好相处,但是难免有些时候也会出现吵架和打架的情况。可是,当弟弟去外面玩耍的时候,姐姐说:“觉得自己又很孤单,只能看电视和玩手机打发时间。”

    一年才回一次家 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

    在村子的另一边,沈伯的孙子和孙女则是典型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孙子比孙女大一个月,两个孩子都是刚隔奶,大约七八个月时,爸妈就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给我 们。”如今孩子已经在村里上学前班了。沈伯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凑仔”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辛苦。“现在还是花费大啊,两个小孩每人每个月要花400元左。现 在这个年龄不能马虎,要时时刻刻盯着,上学送孩子,放学接孩子。”

    “两个儿子都是每到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次,孩子都不怎么跟爸妈亲近。”这才是沈伯担心的地方。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特殊的也许就像纪录影片里所说的,“青年人(如果)不去打工赚点钱,也是浪费青春,老了不能打工就没办法了。”黎老师说:“如果在家务农,收获的稻谷,除去农药、肥料、人工,根本没剩多少,收入很低。”

走读肇庆
     
    机缘巧合来到平原村走访,尽管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云贵川等地区的村子大不一样,但是有一样却始终相似,那就是拥有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并延伸出诸多问题。例如,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希望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生活困难,为他们的快乐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往期视点
热点话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西江日报报业成员企业 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 版权所有(C)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粤ICP备09102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