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肇庆
走读肇庆之文化篇>
2014>5月30日>
   导读:一年一届的深圳文博会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博览交易的盛会,同时也是一次机会,一次将各地独特文化、艺术魅力展示给全世界的机会,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都一直为此努力。在“肇庆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来自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的纪方圆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采访了纪方圆老师,听她讲述文博会背后的故事。

   西江网独家策划 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记者  张水生    编辑  郝蕊

      本月中旬,为期5天的第十届深圳文博会落下帷幕,肇庆团再度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其中,肇庆特色茶具以及肇庆学院学生现场编织高档的“聚福源”旅游饰品等,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一 年一届的深圳文博会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博览交易的盛会,同时也是一次机会,一次将各地独特文化、艺术魅力展示给全世界的机会,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都一直为 此努力。在“肇庆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来自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的纪方圆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采访了纪方圆老师,听她讲述文博会背后的故事。

  创意:植根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

  初见纪老师,这个88年的女孩子羞涩又有些紧张,偏快的语速又流露出了一丝爽朗。果然谈到自己这次文博会的创作,马上一扫羞涩与紧张,从容不迫的侃侃而谈。

  每一片土地都有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化,文博会正是将各地独特文化展示出来的一个平台,而展示的目的在于用特色文化将这片土地的魅力具象化,为这个地方带来收益。这次文博会上,纪老师和她的团队设计的三套茶具,受到很多参观者的关注,其中包含了哪些肇庆文化内涵呢?

  纪老师介绍,这次设计了三套茶具,分别名为“一言九鼎”、“万粽风气”和“步步高升”。“一言九鼎”取材自鼎湖山上宝鼎园里的九龙宝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 铜鼎,重16吨,鼎足高超过1.8米,人可从鼎下穿过。宝鼎造型古朴庄重,具有西周的形制。宝鼎园在鼎湖山的天然景区内,占地1.23万平方米。这 里除了九龙宝鼎外,还陈列着江泽民主席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香港和澳门“回归宝鼎”、以及我国古代历代名鼎的复制品。自建成以来,已经成为肇庆旅游 名片之一。“一言九鼎”这套茶具,从茶盘到茶壶、茶杯,一共九件,造型俱为古鼎,又暗合九鼎之数。大气沉稳的设计,古朴的色泽,创意十足的理念让这套茶具 吸引了很多男士的喜爱。

  “万粽风情”这套茶具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 形,每只重约0.5公斤。肇庆人有逢年过节端人食裹蒸的世习,不少中外游客都闻名而来,不仅购买裹蒸粽作为旅游的礼物,还有意了解裹蒸粽的制作过程及历 史。裹蒸粽作为肇庆的一张名片,名不虚传。“万粽风情”这套茶具就复制了裹蒸、冬叶的造型,釉色晶莹,形象饱满,造型流畅,还有一丝诙谐幽默的感觉,让人 看了爱不释手,话题感十足。

  “步步高升”则取材于肇庆的“竹文化”。肇庆多竹子,肇庆人爱竹子,肇庆广宁是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全县有108万亩竹林,山水秀丽,风光独特。这套茶具以竹节为造型,寄托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造型古朴别致,让人爱不释手。

  过程:继承传统 勇于创新

  这三套茶具的设计过程历时数月,从形象创意、画稿、完善以及动画视频效果制作,最后制作样板,设计团队的师生们日夜奋战,定稿方案经过数百次的修改调整,最终成功完成了设计任务。

  纪老师说,将一个抽象的理念转化为一个能够感动人、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艺术形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方案无数次的修改就像是凤凰的一次次涅槃与重生。思路 枯竭时,大家便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天马行空地神侃一通,从看似无关的想法中拢出共识,继续完善形象。就是这样,只要能够不懈的坚持,大多数时候都能峰回路 转,迸发出新的创意。

  在文博会上展出的还有一件作品也备受瞩目,那就是纪方圆老师制作的掐丝工艺画《戏曲人物》,华丽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很多 游人瞩目,有一家画廊出价8000元欲收购,纪老师说舍不得。只有看过她制作过程的人,才能理解这舍不得的含义,粗细不用的铜丝,手工做出各种曲线造型, 粘在底板上,一个个米粒大小的圆圈,也是她一个个手工圈出来的,是她的心血。

  说到这一作品的制作,纪老师说:“做这个的时候特别有意思,掐丝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工艺,到那时我在作者幅作品的时候,运用了很多反传统的手段。例如传统掐丝一定是用铜丝,可是我再做这个戏曲人物的脸部轮廓时发现,铜 丝太僵硬,表现不出人物的柔美,我有用了细毛线代替铜丝,好多人说我这样不对,可我还是坚持了,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大家看了以后也觉得现在的效果 比较好。”说这些时,纪老师笑容里流露出了小女生的顽皮与自豪,听者也跟着她笑了。“这个作品的选题比较华丽,为了将这种华丽与立体感表现的更好,我还用 了一些秘密武器,颜料和胶水都有创新,这也是我挺骄傲的,因为目前还没有人发现我用了的秘密材料。”

  应用:艺术终将面向市场

  多年从事工艺美术设计的纪方圆认为,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作品的生命在于市场化,而一个产品的形象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除了要具备美好的形象和寓意,还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一点,也是这个团队自始至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标准。

  纪老师说:“虽然这次掐丝作品和茶具都没有量产,但是就我们做出的样板在展会上的受关注程度来看,这几件作品是有市场前景的,展会上有不少人向我们投来了橄 榄枝,有想订货的,也有看中我们的理念与创意,希望能合作设计新产品的。这些反馈都表明了我们这次的设计,成功了。接下来,我们会尽快寻找合作伙伴,把这 些设计实现量产,推向市场。”

  除了茶具和掐丝工艺品,纪老师的团队带到文博会的还有现场编织的“聚福源”饰品系列,强烈的对比色,栩栩如生的造型,充满个性的气质,让这些饰品在文博会上收到爱美人士的热烈欢迎,纪老师自豪地告诉记者,有一位顾客,一下子挑选了几十件,尽收囊中。

  看着自己的设计被欣赏、被购买,纪老师和她的伙伴们笑逐颜开,数月的疲惫一扫而光。

走读肇庆
记者手记

告别纪老师,记者可以想象,在这群才华洋溢、不断创新的设计师的生花妙手下,将会有更多的肇庆特色文化产品面世,这些产品也将让肇庆这个美丽的地方被更多人熟知,这些”肇庆出品”将深入大众生活,走向千家万户,成为一个文艺繁荣时代的艺术“宠儿”。

走读肇庆
往期视点
热点话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西江日报报业成员企业 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 版权所有(C)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粤ICP备09102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