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肇庆
抗战老兵专题栏目>
2014>8月15日>
    导读:金利镇敬老院有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他叫梁永棠,曾用名梁正智,祖籍肇庆高要,出生于泰国,是爱国侨领梁士俊的长子。16岁时,面对国恨家仇,在陈策将军的帮助下,从军抗日,就读黄埔军校贵州独山四分校,1944年参加广西南丹防御战阻击日寇。1945815日,他在山城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69周年的今天,我们向那些抗战老兵致意,他们是光荣的缔造者,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

    西江网独家策划 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记者 殷臣金 涂晓峰 见习记者 张荣杰  通讯员 罗肇灿  编辑 郭晓琳
走读肇庆
上篇:曾是橡胶园少东家 从军“萌芽”缘起父亲

    梁永棠原名梁正智,祖籍高要新桥。父亲梁士俊因为遗产纠纷,无奈之下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去到暹罗(今泰国)谋生。

    在异国他乡,勤劳聪明 的梁士俊经过打拼干出了一番事业,在泰国南部那拉提瓦(也称陶公府)拥有自己的橡胶园,并且与当地的华侨姑娘黄爱莲结婚。1924年10月,梁永棠出生在 这个富裕的家庭。随后,梁永棠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在那拉提瓦,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并接受了当地华文学校的良好教育。”

    “我大约9岁时,父亲接我到泰国首都曼谷华文学校读小学。在曼谷期间,由于当地排华,关闭了华文学校。”

    梁永棠的学校被关闭并不是个例。1932年6月,泰国国内的人民党取得了立宪革命的成功,但由于人民党过分强调民族主义,马上在华侨居住率高的曼谷实施义务教育法,对华侨子弟就读的中华学校中文教育课程采取了管制。

    “父亲安排母亲和舅舅带着我和二弟回祖国读书。当时很多华侨子弟都选择回国读书。”

    父亲的另一个身份

    祖籍广东的梁士俊并没有把孩子送回粤港地区,而是将孩子的学校定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这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父亲梁士俊是三十年代泰国著名侨领,时任国民党驻泰国总支部的负责人。”

    “父亲一直很忙,很少在家,而且还居无定所。”对于父亲梁士俊从事的活动,梁永棠在9岁前并不知情,只是觉得与父亲聚少离多。直到有一天,梁永棠和玩伴们捉迷藏,在库房的旧报纸堆里找到了很多钢印,才得知父亲这个身份。

    梁永棠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回国参加1935年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父亲当时住在南京华侨宾馆,很多民国要人递帖子过来邀请我父亲参加酒会之类,还送了不少红包。”

    梁永棠两兄弟在南京读书,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同窗不乏“高干子弟”,经常去于右任、宋希濂等名人的公馆玩耍。

走读肇庆
下篇:黄埔学生军南丹抗击日寇,山城见证抗战的胜利

   平静的生活被战火打乱了。1937年,“八一三”事件过后,日军飞机不断轰炸南京,防空警报不绝于耳,南京民众一日数惊。“母亲感到非常害怕,于是 带着我俩兄弟逃难,从南京乘火车到武汉,辗转到了广州。”可是,日寇同样开始对广州进行狂轰滥炸。“母亲带着我们到香港搭船回到了泰国。”

   爱国侨领被驱逐

   “抗战期间,我父亲奔走泰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发动华侨捐资捐物,购买战略物资支援祖国抗战,号召热血青年回国参军、参战,保家卫国。当时在泰国组织了两支华侨战地服务队,一支派往余汉谋战区,另一支派往东江纵队。”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泰国,执政的銮披文当局实行亲日政策,因此华侨的抗日行动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挠。著名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惨遭枪杀,而梁士俊也被逮捕。

   “由于汉奸告密,泰国亲日政府从银行的资金往来中,查出了父亲亲笔签名的汇往国内的一笔又一笔的大额资金,遁线破获了父亲领导的秘密机关。逮捕了父亲和其他骨干成员,包括二妈(梁士俊娶有两房妻子)。”

   梁士俊在狱中备受摧残,由于国内组织力量积极营救,加之其在东南亚侨界的影响力,泰国政府被迫释放他们,改为驱逐出境。当时泰国《中原报》等南洋华文报纸对这一事件作了追踪报道。

   梁士俊和其他骨干成员,从泰国搭客轮到汕头,后转赴香港,在陈策将军领导下的港澳总支部继续从事抗战工作。其中,梁士俊在泰国搭客轮回国途中险遭汉奸杀手暗杀,由于事先得到情报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才免遭杀身之祸。

    父亲病逝儿参军

    “由于父亲在泰国坐牢期间,受到了虐待,加上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的同事把我们三兄弟从泰国接到香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不久梁士俊病故,陈策将军帮忙料理了他的后事。

    梁永棠回忆,当时他望着父亲的遗像,泪如泉涌,内心特别惆怅。陈策将军抚摸着他的头,怜爱地说:“阿智,你父亲走了,你们以后有什么打算?”梁永棠说:“陈 叔叔,我要带弟弟们回泰国。”陈策用严肃的口吻对我说:“梁正智,你父亲是被日本走狗摧残致死的,国恨家仇,现在日本仔占领了我们很多地方,你应该拿起钢 枪去杀敌报仇。组织上经过研究并征得你家人的同意,决定保送你到贵州读军校。”

   陈策将军说的学校就是黄埔军校贵州独山四分校,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指令招收海外青年学生的定点军事院校。16岁的梁永棠听说读军校毕业后可以带兵打仗报仇,抹着泪水对陈策将军说:“陈叔叔,我听从你的安排。”

   成为黄埔军校学生

   1940 年底的一天,梁永棠三兄弟和几个青年人一起从香港搭客轮到广州湾(现湛江市),并在寸金桥附近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梁永棠两个弟弟则由水客带往泰国,而他 和几个青年则在客栈逗留了一天,然后由交通员带路从湛江到广西,后到贵州。梁永棠进入军校,成为独山黄埔军校四分校19期工兵科学员,从此步入了军旅生 涯。

   由于战乱迁徙,广州黄埔分校到了贵州独山几乎一切成了白手起家。“我们在军校的前半年,主要工作是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上山伐木,制 泥砖,当时房顶是用杉木皮盖的,房子四周用毛竹编成的竹块围起,非常简陋。粮食要自己到外地运回来,每月至少一次,三人分担一百斤,米袋是用自己的裤子绑 两个裤脚做成。装米后挂在两肩运走,最远行程有两三天,最近也要一天来回。那时每天早晚两餐,领米那天中午加一餐白稀饭,菜由各人自备,自己买点独山盐酸 菜,或用油炒辣椒蒜头,豆豉加盐巴。

   “如果不是陈策将军的推荐,我是进不了黄埔军校的。”在梁永棠简陋的家里,有不少与黄埔军校有关的书 籍,可见他对于这个身份的看重。对于推荐人陈策,至今梁永棠依然是敬佩不已,“当时他是海军中将,在抗战中断了一条腿,被称为‘独脚将军’。”1941年 圣诞节,香港沦陷,陈策拼死带领数十名英军和部下成功突围。而对于梁永棠来说,香港的沦陷也断了他和家人的联系,“国内认识的人大多都在香港”。

   开赴南丹抗日前线

   1944 年4月,豫湘桂战役打响。10月贵州局势全面吃紧。为应对危局,11月最高统帅部决定于独山成立黔桂边区警备司令部,任命当时在独山的黄埔军校四分校中将 主任韩汉英为司令、都匀炮兵学校教育长史文桂任副司令、陈汉平任参谋处长,并由两校师生迅速整编为学生军和练习团开赴广西南丹前线阻击日寇。

    在广西南丹前线,梁永棠他们都在自己的守卫阵地上加紧构筑防御工事,日夜严密警戒。当时正是数九寒冬,寒风刺骨,但由黄埔军校生组成的部队却斗志昂扬,等待 着与来犯日寇厮杀。韩汉英司令接到一份截获的日军密码情报,上面就只有这样一句,“南丹,黄豆上市了!”根据情报部门的破译,“黄豆”代指黄埔军校学生 军。或由于黄埔军校威震四方,日寇对黄埔军校生防守的南丹有所顾忌,竟没越过警戒线进攻。这支学生军在阵地上坚守了近两个月后,军训部认为“军校生是未来 的军队骨干,决不可以轻易损失”,后由汤恩伯部的97军前来接手防务。

   由于没有和敌人正面较量,梁永棠认为自己的抗战经历与那些浴血前线、九死一生的抗战老兵的经历相比,不足为道。独山黄埔军校学生军从前线撤退后,被拆散到各个学校继续学习,梁永棠被安排到重庆陆军工兵学校继续深造。

    重庆见证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那段时间,战时陪都重庆人山人海,到处燃放鞭炮,满城欢呼“胜利了,胜利了”,“我和工兵大队的同学们跑到市区,加入欢庆的人群。看到蒋介石乘敞篷小车,沿街道巡游,他满面红光,兴高采烈,频频向市民们致意。”

    抗战已取得胜利,大仇得报,让梁永棠看到一丝回家的曙光。可是原定的毕业时间快到的时候,却被校方告知,“因为学业期间遭遇抗战,所以要延迟一年毕业,继续提高战术技能、学识、素养。”

    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华侨学生的强烈不满,“大家来时都是一条心,就是打赢日本仔,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学生与校方交涉,希望可以让自己回泰国、安南、香港等地。校方拒绝了学生的请求。梁永棠也曾找过一些父亲的旧相识,希望在他们的帮助下让自己回泰国,不过并没有成功。

   1949 年后,梁永棠因历史原因被管制多年,妻离子散。释放后,被安排在矿区工作,后落实政策平反,梁永棠非常健谈,记忆力超强,酷爱读书。他至今还记得一些简单 的泰语,“吃饭”、“女人”、“一二三四五”,不过,从军抗日后,他再也没有踏入那个“佛国”。狭小的房间里,随处可见摆放整齐的书籍。梁永棠一生不抽 烟,至今保持着起床叠“方块”的军人作风。

    如今梁永棠每月有一份退休金,由统战部门安排在金利镇敬老院独居。虽说是养老院,但生活必须自理。在简陋的养老院,90岁的抗战老兵梁永棠,看着敬老院一个个独居老人离去,神情黯淡,不知将来自己的晚景如何。他说:“如果有一间有护工、有医生的养老院居住,那该多好啊!”

记者手记

90岁的梁老很乐意分享他的故事,更难的是他逻辑缜密,跨越一个世纪的往事在他的描述下显得并不凌乱,而且还有生动的细节。他个人的抗战经历,在恢弘的历史背景下并不是个例,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如果没有那场法西斯战争,梁老你会觉得你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他的时候,梁老笑着说,他从不去想,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顺其自然。 梁老的豁达乐观、严格自律,是他能够保持长寿的秘诀。不过,时间是最大的敌人,梁老这两年身体比以往差了很多,前几年他还可以和人一起骑单车去四周逛逛, 今年都已经很少下楼散步,两个膝关节时不时会折磨他。一些常见的老年病也向他袭来,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无人照顾,一些商贩经常上门推销,小小的房间里堆满 了各式营养品、药品和保健品。

远在香港的女儿后来得知父亲独居高要后,每年都会过来探望,只是日子过得紧张的她也无力改变梁老的生活局面。目前,对于这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来说,让他住进好一点的养老院才是当务之急。

走读肇庆
往期视点
  • 用阅读为人生润色

    4月23日是第20届“世界读书日”。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以上没时间、不挣钱、选择难、偏向网络获取...[详细]

热点话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西江日报报业成员企业 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 版权所有(C)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粤ICP备09102757号